3月31日晚间,万科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万科实现营收超3400亿元,完成超18万套房屋交付,公司长租业务规模、效率、纳保量三项行业第一。
年报显示,2024年万科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是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部分其他应收账款需要计提减值,非主业财务投资基于成本法核算出现一定亏损以及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销售金额达2460.2亿元
交付房屋18.2万套
报告显示,万科在房地产核心市场保持了竞争力。2024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60.2亿元,销售金额在15个城市位列第一,在5个城市排名第二,在6个城市排名第三。同时,万科保交房工作平稳有序,全年共交付327个项目,666个批次,合计交付房屋18.2万套。
在物业服务方面,万科旗下的万物云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3.8亿元(含向万科集团提供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210.2亿元,占比57.8%,同比增长11.0%;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收入123.3亿元,占比33.9%,同比增长5.4%;AIoT及BPaaS解决方案服务收入30.3亿元,占比8.3%,同比增长8.6%。
年报显示,在租赁住宅业务方面,报告期内,万科租赁住宅业务(含非并表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7.02亿元,同比增长7%。万科旗下“泊寓”是全国最大的集中式公寓提供商,2024年,泊寓新拓展房源4.06万间,净新增开业1.11万间。目前,万科长租公寓累计管理规模约26万间,其中纳入保租房的房源超12万间,位列市场化机构纳保量第一。凭借数字化运营优势,万科在大规模经营下仍实现行业效率第一,出租率超95%,前台GOP利润率达90%。
在大宗资产交易方面,万科持续推进“一揽子”方案,把握大宗资产交易机会,调整存量资源结构,加快资金回流。集团与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本地国企、产业需求者、个人资产配置等各类投资者建立了系统性的链接与合作。2024年9月,万科与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完成了上海松江印象城的交易。同月,与本地国企达成了成都高新万科大厦的资产交易,实现了非一线城市大体量办公类资产去化,并贡献正向利润。此外,万科携手中信共同设立了“中信万科消费基础设施基金”,基金购买深圳龙岗万科广场、北京旧宫万科广场项目,REITs和Pre-REIT等创新型工具取得积极进展,开拓了多样化的资产交易路径。2024年万科完成54个项目的大宗交易,分布全国19个城市,涵盖办公、商业、酒店、公寓等业态,合计签约金额259亿元。
强化与深铁集团融合发展
报告显示,在融资端,万科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全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元,新增融资的综合成本3.54%;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93亿元;白名单项目申报178个。
2024年,万科完成93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券和折合人民币约104亿元的境外公开债券偿付。
万科在年报“致股东”中表示,2024年9月以来,政策持续释放稳定信号,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修复,止跌企稳、筑底回升趋势明显。2025年,公司将抓紧政策机遇,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从城市聚焦、业务组合、模式创新、科技突围、产业协同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公司将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持续提升多元场景的开发经营服务能力,深度参与城市存量不动产的改造盘活,充分应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的建造技术等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公司将着力强化与深铁集团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在轨道物流、 TOD综合开发、商业运营、工程代建、基础设施运维养、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创城市新生态。公司将坚持阳光下的运行体制,打造高效组织,科学降本增效,瘦身健体,盘活存量,降低负债,规范治理,筑牢风险防控的底线。
面向未来,万科管理层表达了对行业前景的坚定信心和自身加快改革发展的决心。万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相信行业已度过最困难时期,房地产市场将回到稳定健康发展轨道。
下一篇:没有了